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經濟學心得)1:10和1000:10000-市場、分工、及網路的一些隨想(一)

1:10和100:1000,相信問起小學生都會告訴你這兩者是相等的
但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似乎不是這麼回事
如果我們將1看成廠商,10 看成市場上的消費者
那麼1:10就是一個籠斷市場,10:100大概可以算寡占,而100:1000就是個自由市場了
我們知道就效率而言自由市場>寡占市場>獨占市場
也因此 100/1000>10/100>1/10



市場之所以為市場,除了生產與消費的兩端外,還需有個可以連結的方式,我們稱之為"網路",而100/1000>1/10的這個效應我們稱之為"網路的外部性"。這邊的網路其實指的不該只是單純的電腦網路或是從電話開始的一系列工業產品運用,而是該包括了所以讓有效接觸變的更多事物,包括了道路的連結、市場的擴建(更多的供應商及更多的顧客)、甚至是知識的傳播系統(不同領域的專業所產生出新的事物),可以說是旁伴著文明發展而一路相隨。

以市場而言,當供應者由一家增至20家,市場會由獨占市場成為自由市場,但當供應者由20家變成40家時,卻很難期待市場對每個人所帶來的效益能再次翻倍(但市場的效用卻能,因為較大的市場能聚集更多的人氣,直到賣方或買方的成長供應不上)
因此對網路,我們可以說,網路的邊際效用隨成員的增加而增加,而邊際效用的增加量則隨成員的增加而減少。也就是說,我們只要不斷的括增網路的規模,自然的就解決了經濟學上資源有限的問題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原因在於網路的建構成本以及網路的成員總是有限的,讓我們先乎略掉地球上最終60億人口的限制,就數學上來看 一個n各節點的網路每增加一個節點將增加n條連線,而成本也依著這些產生。以傳統市場來說,增加一個攤販就增加一塊土地,增加一個顧客就增加一些垃圾,這是依著節點數產生的成本。而顧客需向所有的攤販詢價才能找出最經濟的購買選擇,這是依連線產生的成本。甚至於顧客本身在選擇時的分析也是成本,當超商的飲料只有一種,我們很容易的決定是否購買,而當一排架子幾十種飲料,有時我們就需要猶豫的時間了。當問題複雜度的增加,這部份成本可能是n級數的增加。但總體的說,網路的成本在連接數量的n和n平方之間。

就某些方面來說,我們確實站在一個歷史的轉折點上。
數位化商品的出現,是工業革命後另一波大量且低成本生產的開始、
網際網路的出現,解決了攤位土地問題,也某些程度的解決了詢價的成本問題。
而資料庫以及搜尋引擎的技術,不但進一步的處理了詢價成本的問題更是一部份的解決了判斷和猶豫的問題。
而臉書,則只是現實中關係的轉移,是無關緊要的一環。
所謂的數位革命似乎一時間清析了不少,雖然電信的發展再怎麼樣也無法取代麵包,但電信的產值(價值)卻可能超越麵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